华医世界《讲透经方》笔记之陈明教授讲读经典做临床,树立中医思维(十三)胁背两点牵引痛案
发布日期:2024-09-02 10:27    点击次数:89

谭某,女,53岁,北京通州人,1999年11月16日就诊。病右胁下与背部各一点痛近两年,两痛点范围大小如小孩手掌,相互之间牵引疼痛,时从胁下开始,时从背部开始,终至两点共痛。治疗年余,疼痛不除,时轻时重,甚至夜半被痛醒,影响睡眠。某医院按抑那症处理,服抗抑郁药两月无效,病人不敢再服。中医疏肝治疗,用诸柴胡剂,小效。饮食、二便均正常,舌淡红,脉弦细。辨为“太少问病”,用柴胡桂枝汤加茜草、地龙、僵蚕、生牡蛎。服一周痛即大减,共服三周而愈。

这个病人来看病,看到陈明教授就把衣服捞起来给陈明教授看,右胁下面画了一圈,后背脊柱旁边画了一个圈,对陈教授说,大夫,我就这两个圈的地方疼。痛了两年了。问她吃过中药吗?她说吃过了,两年了,什么药没吃啊,西药,中药都吃了,效果不明显。说效果不明显,其实就是给医生留了一点面子了,就是没有效。

陈教授一看,大体上已经有了判断,基本上就是柴胡剂,四逆散,小柴胡汤,逍遥散,柴胡舒肝散。因为她是胁痛,用了以后有不有效果,不能说一点效果都没有,有一点,就是解决不了问题。那么我们从哪里入手?用柴胡剂有错吗?当然没错。胁痛毕竟是肝胆关系密切,用柴胡剂总不能算是错吧。

柴胡剂既调肝又调胆。调肝的柴胡剂是四逆散,调胆的柴胡剂是小柴胡汤,后来分析,有一部分是不全面。为什么这个病人画了两个圈,病人说这两个点特别疼,开始有可能是右胁,有时可能是后背,不管是从哪里开始,最后,两个点是一块疼。这两个点对陈教授有很大的启发,这两个点一定是有关联的。那么,柴胡剂可能就只管一个点。后背那个点正好在太阳经上,这个时候,是不是在柴胡剂上合上一个调太阳经的方子。大脑里面首先就会想到了个方子,柴胡桂枝汤,再加一点茜草,地龙,僵蚕,牡蛎。

久病入络,为什么这个病人一直都没有调好,很不容易好,因为这个病走得太深了,由气分进入到血分,这个病就不容易好了。卫气营血的传变,不光是外达温热,叶天士发明这个卫气营血辨证论治,在《伤寒论》里都能找到印迹,所以,《伤寒论》是一个高度的总结。

卫气营血,不只是用于外感温热病的辨证,可以用于所有的辨证,它是代表病位深浅的,越往里面走越不容易好,所以,为什么会说久病入络,到了经络里面,可能就是更深了,进入到血分了。这个时候,我们在辨证使用药物的时候要加一点入血分的药,怎么把柴胡桂枝汤引入营血,现在他的病位在里面了,柴胡桂枝汤如果不加引经的药,可能就是捞痒痒一样,总觉得有点效果,就是好不了。所以,在柴胡桂枝汤里面又加生牡蛎

牡蛎是软坚散结,为什么要软坚散结?这个病时间长了,不容易好,病邪已经走得很深了,还有一个原因,邪聚得厉害,邪聚不容易去掉,才跑得慢,要好的话早就好了。邪气集聚了,聚在那里形成一个疙瘩一样,有经验的老大夫就会对这些久病的人加一点牡蛎,用这个牡蛎的目的就是软坚散结。

所以,我们对于时间长的病,不但要加上入血分的药物,还要用一点软坚散结的药物,小柴胡汤发挥作用就更快了,小柴胡汤后面的七个加减之一就有去大枣加牡蛎四两,为什么要加牡蛎,是因为胁下痞硬,学完《伤寒论》《金匮要略》,得活学活用。

患者吃了这个药,一周就疼痛大减,共服了三周全愈。这个患者本来是两个经病,总找到一个经去治,这样就不全面,有点疗效,总是好不了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